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,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根据《湖南工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》(湖工大政发字〔2024〕2 号)和《关于做好2023级在校本科生转专业及专业分流工作的通知》要求,结合专业实际情况,特制定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转专业工作细则和实施方案。
一、工作原则
1、符合《湖南工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》(湖工大政发字〔2024〕2 号)要求;
2、实行学生和学院双向选择,学院择优录取原则;
3、转专业工作坚持公开、公平、公正和“转出无门槛、转入有要求”的原则,实行学生学院双向选择、学院择优录取的政策;严格遵守转专业的条件、规则与程序。
二、组织领导
学院成立本科生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,负责制定本学院转专业工作细则,接收计划、接收条件、考核内容、考核方式、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等工作方案;接受学生咨询与报名;组织考核以及提出拟接收学生名单等。
组长:刘跃军 雷 敏
成员:钟云飞 龙绍斌 石 璞 孙翱魁
秘书:胡湘蜀
三、接收名额
包装工程 | 48 |
材料科学与工程 | 15 |
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| 24 |
数字媒体技术(数字媒体创新实验班) | 9 |
印刷工程 | 23 |
四、接收条件
1、基本条件:拟转入我院的学生转专业报名基本条件需符合《湖南工业大学本科生转专业管理办法》(湖工大政发字〔2024〕2 号)和《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本科生转专业相关规定》的要求。
2、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的,不得转入:
(一)因患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,经学校指定的医疗单位检查证明,不能在申请转入专业学习的;
(二)患严重心理疾病,无法进行正常学习的;
(三)应予退学或开除的;
(四)已转专业的;
(五)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,国家有相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约定的。
五、遴选规则
考核内容分为基本条件审查(包括学分绩点审核和违纪处分审核)和专家面试两个部分。基本条件审查占60%,专家面试成绩占40%。
具体要求为:
1、基本条件审查
(1)课程成绩单及学分绩点。
(2)学生违纪处分情况由我院向转出学院获取。
2、面试由学院组织成立的面试专家小组负责。重点考察学生的专业兴趣、综合素质、学科竞赛成绩和潜质等。
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,综合成绩未达到满分成绩的60%,学院不予接收。
六、工作流程
1、公布工作实施细则
4月5日前,学院拟定本年度转专业工作细则交学校教务处审核。
由学院在本院网页发布转专业工作细则,本院专业接收计划与接收条件。
2、开展宣传、咨询工作
在转专业工作细则公布后,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转专业宣传、咨询工作。学院咨询电话:0731-22182088
3、学生提交申请
学生认真阅读学校转专业管理办法、转专业通知和学院转专业细则和工作方案,在4月8日-4月14日内通过学校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报名,逾期未报名视为放弃转专业机会。
4、学院资格审核
4月16日,学院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对申请报名学生进行资格初审,并在学院网站公示各专业报名学生初审合格名单。4月23日,学院根据工作方案组织对通过报名审核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和遴选,确定拟入选学生名单。
5、学院综合面试
学院组织对通过报名审核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和遴选。报名参加学院转专业的学生要求参加学院组织的综合面试,面试小组成员分别对每位申请人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、组织与协调能力、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、英语应用能力、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、专业培养潜质等进行评分,满分为100分,评分表见附件1。
考核时间:2024年4月23日上午8:30(星期二)
地点:崇材楼318会议室
评委专家组:钟云飞 龙绍斌 卢富德 夏勇 黄新国
6、录取标准
(1)按照转专业学生综合测评得分从高到低排序,确定录取名单。
综合测评分=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分+面试分。其中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分占60%,面试分占40%。
(2)综合测评分计算办法
A.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分
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分=实际平均学分绩点/4×100×0.60
B.面试分
面试分=实际面试得分(百分制)×0.40
(3)若被录取的最后一名存在相同综合测评成绩,则先参考双创大赛省级获奖排序(第二排序),然后再依次参考六级通过成绩、四级通过成绩排序录取(第三排序)。
7、考核结果上报和公布
经过学院考核和面试,学院将相关材料送交教务处审批。教务处学籍科对学院专业接收人员进行初步审核。学校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审议转专业学生材料,依据学院考核成绩排名和接收专业所确定的录取比例,审核并确定拟录取学生名单,并在教务处网站公示3天。公示无异议后由教务处学籍科做好校内教学管理网和“学信网”的学籍异动操作。
七、附则
本工作细则和实施方案由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务办负责解释。
附件1
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转专业面试评分表
考核内容 | 分值 | 评分标准 | 得分 |
科学素养 | 15分 | 自然科学类课程学习修读情况;文化科学素养表现 |
|
组织与协调能力、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| 20分 | 在交流中能够求同存异;大学期间参与各项活动组织的情况;能够清晰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;能有效地影响他人 |
|
英语应用能力 | 15分 | 英语表达流畅、准确 |
|
专业认知 | 25分 | 对专业的认识,转专业的动机等 |
|
实践、创新能力等专业培养潜质 | 25分 | 大学期间参加实践及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及表现,对专业前沿的了解等 |
|
面试成绩 |
|